人民卫士; 祖国长城。 人民战士; 祖国精英。 三军浩荡; 四化辉煌。 三军浩荡; 四化图成。 英勇盖世; 壮志凌云。 英雄军队; 钢铁长城。 鸣炮祝捷; 举杯庆功。 烽火捷报; 关山红花。 提高警惕; 保卫祖国。 山河金汤固; 官兵铁铠寒。 不怕流血汗; 但求安家邦。 江山金汤固; 战士铁甲寒。 壮士诗言志; 沙场夜枕戈。 宏谋抒虎啸; 士气奋鹰扬。 苦战兵犹乐; 功高将不骄。 祖国铁龙阵; 人民子弟兵。 钢枪慑敌胆; 炮火振国威。 钢铁长城固; 英雄军队坚。 热血洒疆土; 铁臂筑长城。 秉丹心报国; 举赤手擎天。 加强国防建设; 保卫世界和平。 提高革命警惕; 苦练杀敌本领。 一颗红心唯保国; 万里边陲筑长城。 人民战士千古美; 革命英雄百世芳。 八一军旗红大地; 万千劲旅壮河山。 千军砺志卫祖国; 万众齐心拥长城。 天地有情留正气; 江山无恙慰忠魂。 心贴人民军威壮; 胸怀祖国胆气豪。 长征道路英雄史; 保卫边疆将士功。 白云丹桂边关色; 明月清风将士心。 光荣传统光荣史; 钢铁长城钢铁兵。 共产党情深似深; 解放军功高如山。 军号嘹亮将军志; 杜鹃花红战士心。 军号入云添斗志; 战旗映日动豪情。 英雄肝胆男儿血; 祖国疆土母亲心。 保和平有理才打; 为正义无战不赢。 祖国长城卫祖国; 人民军队爱人民。 祖国健儿保祖国; 人民子弟爱人民。 战士血热融冰雪; 哨所威高镇边关。 战士军中传捷报; 英雄故里庆和平。 神州十亿共明月; 铁军一支振雄风。 一片丹心,九州报捷; 三军浩气,四海扬威。 三大纪律,严格遵守; 八项注意,坚决执行。 民拥军,意比泰山重; 军爱民,情似东海深。 军爱民,高歌爱民曲; 民拥军,齐唱拥军歌。 百万雄师,铜墙铁壁; 十亿人民,纬地经天。 山下清泉,饱含爱民意; 村头脆果,尽结拥军情。 战士忠心,铸作铜墙铁壁; 英雄虎胆,化为彩练红霞。 建设祖国,描绘四化宏图; 镇守边疆,保卫万里江山。 跨骏马保边疆,高山列队; 握钢枪守国土,青松结屏。 握钢枪保边疆,保家卫国; 穿林莽挂晨露,戴月披星。 人民子弟为人民,赴汤蹈火; 钢铁长城胜钢铁,卫国保家。 为国为民,英模奇迹惊天宇; 可歌可泣,时代乐章动人寰。 风云动鼙鼓,巩固金汤祖国; 星火燎原野,毋忘钢铁长城。 安邦报国,荣耀一身雄气锐; 演武习文,人才两用蓝天高。 红星绿甲,人民军队猛似虎; 金城汤池,祖国屏障坚如钢。 前辈英雄,开创革命千秋业; 后代健儿,永保江山万年红。 加强战备守国土,森严壁垒; 提高警惕保边疆,众志成城。 治国安邦,万户欢欣迎大法; 防边御敌,三军奋勇作长城。 明媚春色满军营,军威雄壮; 绚烂朝晖遍国疆,国运兴隆。 铁马金戈,千里征尘安社稷; 寒冬酷暑,一腔热血铸长城。 提高警惕,众志成城保边疆; 加强战备,森严壁垒守国门。 跃马横刀,观国际风云变幻; 枕戈披甲,防边庭虎豹凶狂。 沙场夜枕戈,十亿神州共明月; 壮士诗言志,一支铁笔振雄风。 练好本领,枕戈待旦,保卫祖国; 提高警惕,常备不懈,还击敌人。 马不离鞍,身不解甲,待旦枕戈因卫国; 气可吞虏,势可排山,靖边守土为保家。 | 68%">南昌起义与“八一”建军节:![]()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南京和武汉发动“清共”后,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临时政治局常委会议,决 ![]() ![]() 7月27日,周恩来在南昌召开了有朱德、刘伯承、恽代英、彭湃、叶挺、聂荣臻以及江西党组织负责人参加的重要会议,成立了以刘伯承为参谋团长,周恩来、叶挺、贺龙为委员的参谋 ![]() 起义原定7月30日夜发动,后因张国焘的阻挠而延期。 8月1日凌晨2时,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指挥各路起义军向驻守南昌的国民党军队发动进攻,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战,歼敌3000余人,缴获枪支5000余支,子弹100万余发,大炮数门,占领了南昌城。 当天上午,在南昌举行了国民党中央委员、各省区特别市和海外各党部代表联席会议,通过了《中央委员宣言》,成立了由宋庆龄、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25人组成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通过了《八一起义宣言》等文件,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新旧军阀”、“实行耕者有其田”等革命口号和政纲。 同时对起义部队进行了整编,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以贺龙兼代总指挥。 旋因敌以重兵进攻南昌,中共前委决议根据中共中央的预定计划,起义部队于8月3日至6日先后撤离南昌,挥师南下,取道临川、宜黄、广昌,直奔广东潮汕地区。 这样做的目的,是准备同富有革命传统的广东东江地区农民起义军汇合,发动土地革命,进军广州,恢复广东革命根据地,并夺取出海口,取得共产国际的援助,重新举行北伐。 起义部队在江西瑞金、会昌打垮了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堵截,然后经过福建的长汀、上杭和广东的大浦,于9月下旬占领了潮州、汕头,主力部队经揭阳向汤坑西进。 10月初,西进部队和留守潮汕的部队遭到优势敌军的围攻,起义部队大部分被打散,一部分突围到了海陆丰,与当地的农民武装汇合;另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经赣南、粤北转入湘南,开展游击战争。 1928年1月在湘南地方党组织和农民武装的配合下,在宜章举行了“年关起义”。 由于遭到优势敌军的“协剿”,起义部队和农民武装撤出湘南,于同年4月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后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起点。 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成为工农红军的骨干之一。 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据统计,1955年授予元帅军衔的10个人当中直接或间接参加过南昌起义的有7位:朱德、贺龙、刘伯承、聂荣臻、陈毅、林彪、叶剑英。 第一个“八一”建军节:![]() 1933年6月26日,中共苏区中央局发出《关于“八一”国际反战争斗争日及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的决定》。 决定指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为纪念1927年8月1日的南昌暴动,已确定‘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的日子。 ”尔后,中央革命军事委会员针对为什么确定“八一”为建军节作出这样的解释:“1927年8月1日发生了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领导的南昌暴动,这一暴动是反帝的土地革命的开始,是英勇的工农红军的来源。 中国工农红军在历年的艰苦战争中,打破了帝国主义国民党的历次进攻,根本动摇了帝国主义国民党在中国的统治,已成了革命高涨的基本杠杆之一,成了中国劳苦群众革命斗争的组织者,是彻底进行民族革命战争的主力。 本委会为纪念南昌暴动的胜利与红军的成立,特决定自1933年起每年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7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作出《关于“八一”纪念运动的决议》:“批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建议,规定以每年‘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 ” 随后,中共中央、中央政府、中央军委就如何搞好第一个建军节作出了一系列决定。 苏区中央局宣传部还特别统一拟定颁布了16条宣传标语和31条口号,出台了《“八一”纪念宣传大纲》。 苏区党、政、军领导纷纷作出动员,毛泽东专门撰写了《新的形势与新的任务》一文,发表在7月29日的《红色中华》报上;博古作了以《战斗的纪念节,战斗的任务》为题的多场专题演讲;张闻天到机关、学校作了《“八一”与帝国主义战争危险》的专题报告。 与此同时,苏区各级政府组织群众开展了集会、游行、晚会活动,红军各部的宣传活动更为热烈。 1933年8月1日,第一个“八一”建军节庆祝活动在叶坪红军广场举行。 凌晨,苏区军民打着火把,从四面八方朝叶坪村涌来,工农剧社组成的欢迎表演团站在红军广场入口处,边舞边唱。 庆祝活动分阅兵式和分列式,为防敌机轰炸,决定阅兵式在天亮前进行完。 4时整,阅兵式开始,军乐奏起,礼炮齐鸣,毛泽东、朱德、项英三位领导策马而行,检阅长达六百余米的红军队列,红军指战员以注目礼相迎,欢呼声、口号声响彻云霄。 第二项是宣誓。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向新成立的红军工人师和少共国际师授军旗,向两个师发出奔赴前线英勇杀敌的战斗命令,工人师和少共国际师组成两块方阵,指战员高举拳头进行宣誓。 第三项是授旗授奖。 中革军委领导分别给各红军学校授校旗,给红军各团队授战旗,向功勋卓著的红军指挥员颁发红星奖章。 此时,天已大亮,中央政府和各党、群团体代表致祝辞,分列式随之开始。 红军方队在一面面战旗引领下阔步通过检阅台,战士们一面高呼着口号、一面向检阅台上的首长行注目礼。 长长的受阅队伍从检阅台前整整走了一个多小时。 坚定的步伐踢落晨雾,踏碎尘土,踹动着这个令人难忘的清晨,把“八一”两个大字嵌入史册。 我军称谓的历史演变:中国人民解放军名称诞生于1927年8月1日,诞生以来曾先后使用过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中国工农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等名称。从中国工农革命军到中国工农红军![]()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在起义过程中并没有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起义部队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仍称为国民革命军。 贺龙任总指挥,叶挺任前敌总指挥。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同志在湖南、江西边界地区,领导农民、工人和革命士兵举行了秋收起义。 参加起义的主力部队编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这是我党第一次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的余部转战到井山,同毛泽东同志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后改称政治委员)。 192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第51号通报,规定各地工农革命军一律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简称红军)。 1928年6月起,各革命根据地的工农革命军及其他工农武装开始陆续改称红军。 1930年8月至1936年7月,红军又先后编成了红一、红四、红二方面军。 1933年5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组织中国工农红军总部,任命朱德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周恩来为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 从中国工农红军到八路军、新四军![]() 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副主任,下辖第一一五、第一二0、第一二九师和直属队。 全军共4.6万人。 同年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八路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属第二战区序列,并任命朱德为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彭德怀为副总司令。 由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八路军这个名称已在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国民政府令其改变番号,但一般情况下,人们仍习惯地称它为八路军。 1937年10月,根据国共两党协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湖南、江西、福建、广东、浙江、湖北、河南和安徽8省15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于1938年1月6日改编为中国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张云逸为参谋长,袁国平为政治部主任,周子昆为副参谋长,邓子恢为副主任。 新四军下辖4个支队和1个特务营。 全军共约1.03万人。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为对抗蒋介石取消新四军番号的反动命令,中共中央军委于1941年1月20日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军长(军长叶挺在皖南事变中与国民党军谈判时被扣),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 新四军新的军部在江苏盐城,以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为基础组成,并将活动于陇海铁路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部队统一整编为7个师和一个独立旅,全军9万余人,继续坚持华中敌后抗战。 从八路军、新四军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为独占胜利果实,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蓄谋发动内战。为适应国民党将要发动内战的形势,中共中央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各战略区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迅速调整战略部署:由关内各解放军抽调11万主力部队及2万余名党政军干部挺进东北;浙江、苏南、皖南、皖中地区的新四军撤至长江以北;湖北人民抗日救国军(即八路路军南下支队)及我河南军区部队分别撤至以桐柏为中心的鄂豫解放军,与新四军第五师会合。 1945年10月31日,由关内各解放区进入东北的部队和东北抗日联军等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林彪任总司令,彭真、罗荣桓分别任第一、第二政治委员,吕正操、李运昌、周保中分别任第一、第二、第三副司令,肖劲光任第四副司令兼参谋长,程子华任副政治委员。 1946年1月14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 ![]() 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各战略区的部队都陆续进行整编,先后组成了晋冀鲁豫野战军、晋察冀野战军、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等。 至1946年6月,全军共组成27个野战纵队(有的称师)及6个野战旅。 全部野战军61万人,另有地方军66万人。 1946年6月,国民党公开撕毁国共两党签定的《停战协定》,悍然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 各解放区军民奋起自卫,人民解放战争全面展开。 由于战略任务发生了根本变化,从1946年9月中旬起,我军正式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和彭德怀分别任正副总司令。 从此,我军一直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由于当时战事繁忙,各部队改称的时间不一,直到1947年年底才全部改完。 阅读:2028
相关消息
|